PCDIY!海景房電腦豪宅
-
MSI MEG CORELIQUID S28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實測開箱,至尊龍魂覺醒、於黑暗中掌握性能風暴!
Windows 11在不久前正式推出之後,Intel第12代處理器Alder Lake也預計要在11月的時候到來,各家廠商無不為了新一輪的「信仰大戰」卯足全力,除了每代必推新品的主機板之外,配合第12代更換了散熱腳位,購買一套新的散熱設備也就成了剛需,因此為了搶佔新一波散熱周邊的轉換需求,板卡御三家的微星(MSI)率先推出了全新旗艦級水冷MEG CORELIQUID S系列,要藉此機會吸引更多的玩家成為「龍粉」教徒! MEG CORELIQUID S水冷系列一共推出S280和S360兩種型號,分別對應280mm、360mm的水冷排,不過台灣目前只有開賣S280,S360可能會在未來稍晚的時候推出。 S280的外型上講求在低調中兼具實用以及信仰,整組水冷唯一閃亮亮的地方便是那顆有著2.4吋IPS鏡面螢幕的水冷頭(解析度為320x240),不過以現在不少高階水冷都有配備LCD螢幕角度來看,似乎S280的水冷頭有些太過巨大,甚至已經到了會阻礙固定螺絲安裝的程度?正當小編對著安裝上的問題發愁時,才發現…這個水冷頭的「蓋子」是可以拆下來的啊!所以是場美麗的誤會啊~ 卸下S280的磁吸式水冷頭上蓋之後,可以發現這顆水冷頭整合了相當多樣的功能,包含CPU風扇排線、水冷風扇排線、USB數據連接線、SATA電源線都全部匯集於此,而且微星考量到走線上的需求,還刻意將這些線材設計成可拆卸式的,並同時在水冷頭的兩側都配有安裝針腳,讓玩家能夠依照安裝上的需要,自由切換線材的配置位置,降低線材對於組裝和整線上的阻礙。 不過整合多樣連接功能只是讓水冷頭變大的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則是負責替水冷頭散熱的風扇尺寸直徑高達6 cm,官方將其稱作Water-Block-Fan,更大的風扇能夠帶來更大的理論散熱面積,強化水冷頭的冷卻效果之外,還能帶動M.2 SSD、MOSFET四周的氣流,同時配合磁吸式的外蓋,能凝聚更強的風壓,幫助CPU周邊的零件獲得更好的散熱。 當然水冷想要獲得良好的散熱效果,不可能只靠CPU內部的散熱風扇,絕大多數的熱量還是得依靠水冷排和其附屬的風扇才行,小編手中S280預先附贈了2顆140mm的MSI Silent Gale風扇(S360為3顆120mm風扇),這組風扇是微星特地為MEG CORELIQUID S系列所打造,尚未進行公開單獨販售,果然旗艦級的待遇就是不一樣。 MSI Silent Gale風扇在規格上採用自家特製的Hydro-Dynamic Bearing液壓軸承,配合9片風扇葉片,能夠創造2.2 mmH2O的風壓和82.27 CFM風流,日常使用具備智慧停轉功能,將待機與低負載狀態下的噪音降到最低,而以最高1800 RPM進行運轉時,單顆風扇的噪音也能控制在24.9 dBA,配合四個角落厚實的減震泡棉,讓玩家在從事高負載工作或遊戲時不會被惱人的噪音打擾。 前面介紹了完了硬體之後,我們來看看軟體的部分,新的MEG CORELIQUID S系列的同步程式並不是沿用大家過去熟知的MSI Dragon Center,而是改為新的「MSI Center」,這點玩家在初次使用的時候需要稍加留意。 MSI Center的整體介面相當簡單易用,在水冷的設定頁面中主要分為兩大類,對應LCD螢幕和風扇的控制選項,兩者都具備相當高的自定義功能,像是在LCD的部分,可以選擇顯示硬體負載狀態、系統時鐘或是上傳自己喜歡的照片、動態圖片、影片等;而在風扇設定的上則提供了安靜、平衡、遊戲、自訂共四種模式可以選擇,在自訂模式中,玩家能夠自由調整不同溫度狀態下的水冷排風扇、幫浦、水冷頭風扇的轉速,滿足每個玩家對於散熱方式的偏好。 接下來就是水冷最重要的效能實測環節,考量到目前Intel第12代處理器還未上市,所以小編改用11代最高階的Core i9-11900K來做為測試對象,看看身為旗艦款水冷的S280在散熱上能否壓制這顆末代14nm的大火爐。 本次的測試方法是用AIDA64 Extreme進行一個小時的燒機並記錄其溫度變化,並且考量到第11代處理器開啟FPU功能之後,會導入AVX指令集運算,造成處理器負擔大幅暴增,溫度也會因此出現劇烈變化,故將會分開測試開/關FPU功能的溫度表現。 首先在「關閉FPU」的狀態下,處理器的表面溫度約控制在70度左右,核心的溫度同樣也是在70度的區間浮動,整體的表現非常穩定,沒有出現降頻的現象,能夠輕鬆應付日常遊戲和工作上的需求。 至於在「開啟FPU」之後,處理器的溫度變化就非常可怕了,CPU的表面溫度飆上90度,核心溫度更是衝上100度,逼的CPU保護機制不得不偶爾出動一下進行降頻,不過控制的幅度相當少,一個小時下來最高不超過3%。 其實Core i9-11900K在運算AVX指令所產生的發熱是非常恐怖的,甚至就連部分360mm的水冷產品都未必能夠阻止降頻,所以就一款280mm的水冷來說,S280把降頻幅度控制在3%內已屬相當優秀了。 同時,玩家也不要對於降頻感到太擔心,日常生活中要讓處理器長時間運算AVX指令集的機會非常的少,所以除非是用於工程或是學術運算,是可以完全不必擔心過熱的。 不同於多數廠商的商品等級定位越高、產品就越花俏的設計,微星的MEG CORELIQUID S280水冷則反其道而行,外觀上看似低調,卻在巨型的霸氣水冷頭中加入巧思,不單放入了高階水冷必備的LCD螢幕,更整合所有連結線材,還連同周圍零件的散熱都一併考量進去,為整個電腦創造更為理想的環境。 而在最為核心的散熱方面,就算面對的是Core i9-11900K,也能夠有充足的散熱性能去面對幾乎各種日常的高負載工作,相信這樣的表現對於挑戰下一代換上全新Intel 7製程的第12代處理器,也一定能夠扛起保持CPU時脈的重任,解放主機的完整效能。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繽紛趣味色彩、輕鬆組出小巧電競機,躍越T.T The Tower 100全景直立式迷你機殼開箱
對比外型略顯僵化的ATX中塔、全塔機殼,ITX迷你機殼以多元的造型,讓它們只要擺上桌面,往往都能成為玩家目光聚焦和詢問的重點,不過玩家通常沒發現的是,有不少ITX機殼在精緻的外表下都藏著很多「反人類」的組裝設計,相當考驗各位玩家的手指靈活度,加上現在顯示卡越做越大張,ITX機殼若還想配合電競,整體的施工難度和機殼的選擇還會變得更為侷促,真的想入手ITX機殼的話,的確在下手之前要多加檢視避免踩雷。 為了造福廣大電腦族群並讓大家能夠在空間與主機性能間取得平衡,知名電競機殼與散熱周邊製造商曜越(T.T),推出了有著多元色彩選擇的The Towe 100 直立式ITX機殼,不僅能夠容納厚度達3 Slot的高階顯示卡,還有著高度模組化的設計,將組裝的難易度大幅下降,而此系列在推出後也相當受玩家青睞,多色版本也陸續推出,本次小編也入手在COMUTEX 2021中主打的「松石綠」版本,要來親自動手組裝體驗一下電競小主機的魅力。 The Tower 100機殼在顏色上備有標準黑、白兩色外,還有市場上極為特殊的競速綠、松石綠以及近期追加的尊爵金配色等,競速綠和松石綠的差別在於前者的顏色偏向軍綠色,後者則略為偏藍,包含小編在內,不少玩家都戲稱松石綠為「初音綠」,因為與知名虛擬偶像《初音未來》的主體配色相當接近。 除了顏色相當特殊之外,機殼的外型也是相當獨特,寬大頂部與底部的設計,配上方正的外觀配合在正面、左側、右側都選用4mm厚度的高透光玻璃,讓這個機殼在不裝入任何零件的前提下,給小編一種好似百貨公司賣的夾娃娃機的感覺XD~ 與此同時,The Tower 100為了高階硬體的散熱也是下足了工夫,幾乎整個機殼都開闢了滿滿的散熱孔洞,就連放置主機板的位置都還配有獨立風扇,考量到不少Mini ITX主機板會把包含SSD插槽在內的部分零件安排在板子背面,額外加裝風扇的做法可以避免廢熱被壓抑主機板下,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同時也能增加迷你主機在高壓運作時的穩定性。 而在組裝上,The Tower 100採相當高度的模組化設計,幾乎所有的蓋板全部都能拆卸,讓整個機殼幾乎只剩下骨架,提供玩家在安裝的時候能可以有更多伸展空間,大大減少玩家必須在狹縫中安裝排線、遇上零件互相衝突、組裝順序出錯要整組拆掉重組的可能,不過需要注意,The Tower 100的檔板在卸下的時候是有順序的,要由底部一路往上拆解,這部分建議玩家依照說明書的指示操作,以防過程發生意外。 至於擴充性方面,The Tower 100機殼的深度相當充足,可以相容高度在190mm以下的中大型塔扇,慣用水冷則支援120mm的AIO水冷設備,但因為機殼開孔的關係,主機板的後端I/O是朝上放置的,也就是主機板要順時針旋轉90度,如果玩家選購的水冷設備無法自由選轉水冷頭的話,可能會出現LOGO跟著歪一邊的情況;若是選擇塔扇則需要注意風流的進出方向應是由下往上,而非一般ATX機殼常見的由前至後。 而打電競最重要的顯示卡方面,機殼可以相容長度在330mm以內、厚度不超貴3 Slot的顯示卡,理論上御三家的顯卡產品除了AORUS EXTREME系列(厚度達4 Slot)和MSI SUPRIM系列(長度達336mm)這兩款可能會放不下之外,基本絕大多數的顯示卡都能放置,而且因為機殼的I/O開口朝上的關係,顯示卡會呈現「倒吊」狀態,順帶免除了顯卡可能過重發生彎版的問題。 最後,考慮到Mini-ITX主機板體積小,部分產品甚至只支援一組M.2 SSD,所以機殼在右側另外備有兩組2.5吋的硬碟架,幫助大家能夠獲得更充足的容量去面對工作和遊戲上的儲存需求。 過去小編對於ITX組裝的評價只有兩個:很難組裝和超難組裝,然而The Tower 100打破小編的過往印象,整台主機的組裝難度非常的低,幾乎是和一般ATX機殼相同! 這主要歸功於機殼本身的空間不論使高度、寬度還是深度都非常充足,加上高度模組化的設計能夠把幾乎所以組裝會遇到的障礙全部去掉,本身也沒有過多複雜的花俏的結構安排在其中,所以就連ITX機殼最難處理的整線問題都非常輕鬆,幾乎完全不用像許多ITX機殼需要對每一道走線都深思熟慮後,還要用卯起全力把線往空隙塞之後再用束線帶緊緊固定(冏);在The Tower 100上只要簡單把線往電供放置處的空隙推個兩下,就搞定線材收納的問題,真的超級Easy。 雖然目前有多達5款顏色供玩家選擇,但以這款松石綠的顏色接近初音綠的設計風格,如果有初音信仰的朋友,可以組裝完成後放入初音未來的玩偶/公仔,透過透明外殼與主機燈效,簡直就是信仰爆棚的完美主機啊! 這裡小編要特別說一下,雖然各部份的設計都相當不錯,但這並不表示這款機殼就是完美的,The Tower 100最需要注意的點在於機殼的各個零件拆裝是有順序的,必須完全依照指定順序才能組裝回去,等於如果今天想要更換某樣零件的時候,就幾乎得把整個機殼全部卸下,而且絕大多數的零件都須倚靠螺絲固定,不同部位的螺絲尺寸又不統一,這點對於未來如果想要簡單升級和維護的話,會稍微顯得比較麻煩些,也期待未來曜越如果推出新一代產品的話,可以改善這一點,讓ITX機殼能夠擁有ATX機殼的全方位便利性。 曜越推出的The Tower 100在充滿個性趣味外觀之中,以簡單易上手做為核心,讓ITX機殼的組裝能夠在塞入大型顯卡之後,還可以輕鬆愜意安置其他零件而不會綁手綁腳,加上多元的配色選擇,讓每位入手的玩家都能在主機的助攻之下,顯現個人桌面的獨特風格。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Prisma ARGB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實測開箱,來自北歐的經典,外型、散熱、RGB燈效的絕佳組合!
夏日炎炎,最近的氣溫真是讓人不敢恭維,除了讓人感到心浮氣躁之外,對玩家們自己的電腦主機或多或少也會有些影響,再加上無論是I家還是A家,玩家們若用的是高階CPU,那運行時所造成的高溫就會更可怕了,那麼只好在主機的散熱模組上多下點功夫了。 本次小編入手了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Prisma ARGB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藉由重新設計的模組與可升級的PWM風扇集線器,讓一體式水冷技術再度提升一個新境界。 並不是什麼東西都大,看起來就霸氣、尊爵不凡,絕大數還是得取決於設計感,Fractal Design旗下的產品總是走一個簡約風,當然Celsius+ S36 Prisma也承襲了這個優良設計,其水冷頭高度為典型的45mm,整體尺寸為86 x 75mm,並採用極簡啞光黑設計,配合鋁製扣具,且帶有能夠同步多家主機板的RGB燈效玻璃介面,看起來相當尊榮且典雅。 特別的是,Celsius+ S36 Prisma水冷頭介面上還有可選智慧型模式,玩家們可旋轉玻璃LED介面於2個模式間切換,看是要以AUTO模式,讓Celsius+ S36 Prisma自動偵測調節電腦運行溫度,確保靜音與冷卻性能的平衡、還是要以PWM模式,讓玩家自行根據使用需求來調整,都沒問題。 水冷頭泵浦轉速,在正常使用狀態下,為每分鐘800至2,800 RPM,而腔室液體超過60度時,便會開啟過熱保護模式,此時的泵浦轉速為每分鐘3,500 RPM,從而讓熱量交換效率變得更高,當然也不怕太吵,水冷頭軸承採用陶瓷所製,全速運轉之下,只有20 dBA,幾乎微不可聞;而400mm長度的橡膠製水冷管,表層還覆蓋了一層低滲透尼龍編織網,加強了耐用度,並且水冷管的接頭採彎管設計,讓玩家在安裝時能更加輕鬆,還能減緩泵浦所帶來的張力。 除了帶走廢熱的強勁水流之外,我們還需要水冷排與風扇的支援才行,除了小編手上這款係以360 mm水冷排作搭配以外,Celsius+ Prisma系列還提供了280/240 mm的水冷排給玩家們選擇。 以360 mm水冷排作組合的Celsius+ S36 Prisma,也隨附了3顆具備RGB燈效的120 mm風扇,電壓為12V DC、轉速在500至2,000 RPM之間、能帶來最大85.71 CFM的氣流與2.78 mm H2O的氣壓,不過,採用LLS軸承的風扇組,所造成的音量,卻僅僅只有32.7 dBA(官方數據)而已。 在安裝上也相當令人愜意,Celsius+ S36 Prisma在水冷排側邊特別加裝了RGB燈效與風扇的針腳,整線方便之外,還不用占用主機板上的任何一個插槽,這設計相當迷人。 看完了雖低調、但開了機後卻炫目奪人的Celsius+ S36 Prisma後,我們來測試一下Celsius+ S36 Prisma的實際散熱效果,小編這邊使用了AIDA64的CPU溫度偵測來做一點簡單的測試,看看Celsius+ S36 Prisma是否能夠壓制Intel i9-11900K這功耗怪物。 於AIDA 64的CPU溫度記錄報告當中可以看到,Celsius+ S36 Prisma與在全速運行下的Intel i9-11900K,配合地相當天衣無縫,CPU內部於全速狀態下基本維持在70度左右、而外部的CPU Package也是以70度作為標準時,不過在一小時的測試結果,可以發現CPU出現了兩次超過80度的狀況,但機率其實偏低,可以忽略不計,大致上都還是維持在60度至80度內這個區間,不難看出Celsius+ S36 Prisma散熱效果相當穩定。 對於使用高階CPU的玩家而言,選用水冷來作為散熱模組,可說是再好不過,Celsius+ S36 Prisma在外型上具備了待機時所需的典雅,也兼顧了開機時所必要的炫目RGB燈效,且並不以此譁眾取寵, 與i9-11900K的配合、其散熱效果也在小編的測試中可見一斑,如果玩家們需要典雅具有質感的外型、也需要炫目的RGB燈效、更要兼顧散熱效果的話,在這種炎炎夏日,不如就考慮考慮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Prisma ARGB吧!如果360mm太大的話,還有280mm與240mm的可以選擇喔! 廠商名稱:fractal design - 福瑞多科技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698-21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Fractal Design Meshify 2機殼實機開箱,神秘、含蓄的獨特美感、開放式佈局設計,自組主機的最佳選擇!
相信對RGB燈效有愛的各位,在裝機之際肯定在零組件上的搭配都煞費苦心,尤其是挑機殼的時候,要如何在裝機擴充性、多功能與美觀外型上一舉數得呢?想必各位都傷透腦筋,但別緊張,相信各位都知道時尚潮牌「Fractal Design」吧?小編本次入手了新款的"Meshify 2"中塔式機殼,又要再次讓你各位剁手⋯啊不是,又要再次擄獲你各位的芳心了,事不宜遲,趕緊來看這款「Fractal Design Meshify 2」吧! 說到瑞典,我們會想到IKEA、H&M、Blueair等知名品牌,但不知各位有沒有發現這幾個品牌的共同點,那就是「設計感」,以上這些品牌,在外觀設計上都頗具品味,當然身為他們的老鄉Fractal Design也是如此。 通體全黑的含蓄設計,但前端面板那不規則立體幾何線條所勾勒出的稜角網格,在鑽石切面的設計之下,還能突現出神秘、含蓄的獨特美學,而前端預先裝了2顆140mm風扇,因此那些細密的網格能夠加強空氣導流,假設覺得不夠,還能將面板像開房門一樣掀開,增加風流,不過玩家也能改成120mm尺寸的風扇,不過無論是120mm還是140mm,玩家們都能在前端加裝最多3顆風扇、與最大360mm及280mm的水冷排。 但小編相信,有的玩家肯定會擔心卡灰塵不好清理,這也不用擔心,掀開前端面板之後,不用工具、就能直接徒手從上方將防塵濾網拆卸下來,相當輕鬆、也令人愉快(笑)。 接著看到頂部,首當其衝的就是Meshify系列的前置I/O槽,3.5mm的音訊輸入與輸出埠,還有USB 3.0埠以及開機鍵;而頂部的開放式設計也相當貼心,頂部為一片金屬網板,對於灰塵的侵入相當具有保護性,清理上也相當方便,下一層也是可拆式的金屬固定座,這邊也能安裝3顆120/140mm風扇,水冷則支援最大360mm及420mm。 那麼如果各位,買了各種帶有RGB燈效的零組件,卻在機殼裡運轉時什麼都看不到,那不是很嘔嗎? 因此在Meshify 2的左側,則是滿版的鋼化玻璃,無論是多麽光彩炫目的RGB燈效,都能緊緊地包覆在裡面,保證你能像欣賞水族箱裡悠遊的魚兒一樣;而鋼化玻璃這側沒有螺絲接點,係以卡榫模式接合,因此雖是雖是鋼化玻璃,但上頭依然貼了一張小心拿取的警示貼紙。 而右側則是典型的全覆式面板,拆卸下來之後,可以發現這側底部有2組2.5吋硬碟支架與位於上方的3組 4-Pin與6組3-Pin風扇針腳,中間則是3組Fractal Design自家的綁帶,方便玩家們整線。 後端的話,除了基本的I/O槽外,還有7組PCI擴充槽,另外還能可以發現,Meshify 2已預先安裝1顆140mm風扇,不過玩家們也能拆下來改裝120mm尺寸的風扇,而拆除背蓋之後,也能看見電供屬於下置式設計。 而底部裝有防滑橡膠腳座,讓Meshify 2不是完全與地面接觸,從側面可以發現,底部還能安裝一樣2顆120mm或140mm風扇、水冷一樣也是360mm及420mm尺寸(不過這裡有預裝一組3.5吋硬碟支架),而下方還有一塊快拆式濾網,加強氣流流動,也方便玩家們清洗。 Meshify 2的體積為424 x 210 x 475 mm,主機板能夠支援3種規格,分別是ATX、mATX、Mini-ITX,不過這種魔術大空間,卡皇RTX 3090裝進來也是綽綽有餘,就端看玩家們的安裝模式囉,但電供方面最長只能買200mm的來裝,至於CPU散熱器,不管是風扇還是水冷最高也只能安裝169mm,這方面還請玩家們多多注意;另外隨附了4個2.5吋與3.5吋通用的硬碟支架,最多能夠安裝10組硬碟支架。 對於外貌協會的玩家而言,Meshify 2的獨特美感,基本上是沒什麼好挑惕的,在安裝散熱模組這方面,Meshify 2的開放式佈局設計也相當迷人,除了右側那面之外,前後上下左共5面都可以加裝120mm或140mm尺寸的風扇,在空氣流動方面能保持絕對暢通,或是玩家們欲安裝水冷排也沒問題,只需要注意360mm及420mm的尺寸規定就行。 即便裝了風扇,長期下來堆積的灰塵肯定也相當驚人,但Meshify 2有可拆式濾網啊!清理簡直不要太簡單,在儲存空間的擴充性也做得相當充足,玩家們可以安裝高達10組硬碟,還在等什麼?現在暑假,正是組新主機的好時機,挑不到機殼嗎?就選Fractal Design Meshify 2吧! 廠商名稱:fractal design - 福瑞多科技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698-21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聯力LIAN LI O11 Dynamic mini機殼開箱,全模組化背板設計、配置由玩家隨心掌控!
隨著風潮的變化下,現在的PC主機除了性能的需求外,美觀、實用性也是玩家們的考量點之一,機殼除了本身要漂亮之外,側透也幾乎是基本裝備,畢竟是要來展現內部帥氣的主機板、顯示卡、記憶體、風扇、水冷頭等等以及各式各樣的RGB燈效。 知名電腦周邊大廠聯力(LIAN LI)在機殼市場深耕多年、且推出了無數眾多的產品來供玩家們選擇,從可以裝下E-ATX主機板依然綽綽有餘的全尺寸機殼、到輕巧便利的小尺寸機殼可以說是應有盡有,這次小編要來開箱的是「O11 Dynamic mini」,不僅有著小尺寸的機身,還有眾多獨家特色,想知道的玩家們就跟著小編來看看吧! 拆開外箱後馬上就能看見機殼本體,O11 Dynamic mini顧名思義為小尺寸機殼,實際大小為420x269.5x380mm(深寬高),雖透過縮減高度達到小巧目標,但同樣也稍微增加一些寬度(讓背板的整線空間不受影響),外觀上看下去相比一般機殼較為方正些。 造型設計上由於右側與前側皆採用4mm鋼化玻璃面板,並且無任何風扇等設備阻擋,從機殼右前方能把整個機殼內部一覽無遺,讓玩家們能充分展現主機內部配置,搭配黑色拉絲鋁製機殼塗裝,提升整體機殼質感。 可以發現右側塗裝一路延伸至頂部,並且頂部同樣有做開孔設計,讓O11 Dynamic mini也能維持良好的散熱效能。 接著先來打開頂部護蓋,只要透過後方兩顆免工具螺絲即可卸下;打開後,映入眼簾的是覆蓋整個通風口的大面積磁吸濾網,可大幅降低機箱內部入塵,拿掉濾網後即可看到風扇預留孔,最多可安裝3組120mm或2組140mm風扇,水冷排的部分則是市面上常見的240mm、280mm或360mm都可支援。 順帶一提,若要卸下右側與前側的玻璃面板也需要先拆除頂部護蓋再將玻璃上抽即可。 將玻璃面板卸下後即可清晰看見內部配置,即便O11 Dynamic mini屬於小尺寸機殼,不過內部空間利用的可算是淋漓盡致,主機板方面除了Mini-ITX、Micro-ATX,最高更可支援一般標準的ATX大小,CPU散熱器最高支援170mm,基本上一般空冷塔扇都能裝下沒問題,顯示卡長度支援最長395mm,市面上99%顯卡裝下去都綽綽有餘。 而散熱效能更是無需有太多顧慮,加上剛剛小編提到頂部風扇預留孔,O11 Dynamic mini整組機殼內部最高可裝下9組風扇,水冷排位置也可自由選擇裝在頂部、底部或側面位置(360mm僅能安裝在頂部或底部)。 另外,O11 Dynamic mini的自由度可不只如此,以往這類小機殼因為空間有限,即便是搭配ITX、M-ATX等小尺寸主機板,基本上也只能空出底部的空間,但O11 Dynamic mini則可透過機殼後方的全模組化背板設計來改變主機板位置,分為7、5、3槽三種不同的配置,不僅可展現玩家們自己獨特的風格,在走線、配DIY水冷管時也能更加自由。 細看機殼內部,右側可安裝2組120mm或2組140mm風扇,水冷則支援240mm或280mm大小的冷排;另外風扇/水冷排預留孔也藉由增加深度來與主機板形成高低差,如此一來就不怕水冷排+風扇的厚度會卡到顯卡空間。 上述小編提到的「3、5、7槽」配置就是從後方整個模組化的背板來更改,可以看到整個機殼背部滿滿的防掉落免工具螺絲,玩家們可依照自己的需求輕鬆改變配置,便利性大幅提升。 另外在電源的部分O11 Dynamic mini僅支援SFX/SFX-L規格,玩家們在選購上務必要睜大眼睛看仔細避免買錯,基本上這類規格也已經有廠商推出千瓦版本,在瓦數上相信玩家們不必擔心。 小編剛才所提到的3.5吋硬碟盒需要從後方來拆卸,位置就在電源下方,玩家們只要將先把護蓋卸除後,將下方免工具螺絲轉鬆後向左推(螺絲不必卸除),即可將硬碟架抽出。 近年來直立顯卡的設計可以說越來越來流行,既然O11 Dynamic mini背板是全模組化設計,原廠也因應這類玩家們的需求提供了直立式顯卡套件讓玩家們選購。 除了直立式套件之外,官方對於DIY水冷的玩家們更是貼心,原廠就隨附了針對各種水泵的安裝支架,讓玩家們就不需要擔心在這類的小機殼中要如何找空間安裝水泵,小編也把官方提供的安裝教學影片提供於下方。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FNw78XrvXE ▲官方DIY水冷泵安裝教學 最後小編也簡單挑了一張ATX主機板來試裝給各位玩家們參考,不過在安裝ATX/Micro-ATX規格的主機板前,務必將隨附的擴充套件先預裝上機,否則會變成主機板右側一部分處在懸空狀態,雖然說一樣可以裝上去沒問題,但在插拔線材時凹到主機板而造成意外可就欲哭無淚了。 上機後可以看到上下依然還是有走線空間,而主板也剛好擋住中央走線孔達到更美觀的視覺效果,即便是長達將近30cm的三風扇的顯示卡也完全可以裝下,雖然看似有佔到冷排空間,不過因為高度差關係,還是有充足深度可以安裝冷排沒問題。 近年來機殼選擇百百種,不過說到小機殼,這組聯力推出的O11 Dynamic mini確實讓小編印象深刻,可自由更改配置的全模組背板設計充分展現了O11 Dynamic mini的特色,內部充裕空間配置甚至讓人一度忘記這是一組小尺寸機殼,隨附的水冷泵更是看出聯力相當重視DIY玩家們的需求。 而寬闊簡潔的雙面玻璃面板設計讓玩家們可以充分展現內部擺設,再加上小機殼較輕巧的優勢,相當適合帶去Lan Party之類的場合展示,配色除了黑色之外也有白色控喜歡的雪白塗裝可選擇,近期想組電腦在挑選新機殼的玩家們,不妨可以參考看看這組聯力O11 Dynamic mini。 廠商名稱:LIAN LI聯力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美商恩傑 NZXT KRAKEN Z73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實測開箱,巨大圓形液晶螢幕 點綴實用的創意風格!
新一代的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好香、好迷人,但是高階款的Ryzen 9 5900X、5950X在強大的效能之下,發熱量也是不容小覷,這使得小編在進行處理器開箱測試期間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小編長期慣用240mm水冷居然出現壓不住而過熱關機的現象(水冷老了…QQ)。 既然這顆水冷「中暑」了,那只好…藉機換一顆新的囉!為了以防萬一,加上機會難得,乾脆一不作二不休的給它直上360mm的水冷,其中小編最看重的就是大家熟知的電腦散熱界的潮牌:NZXT推出的KRAKEN Z73水冷。 對於有關注水冷相關周邊的玩家來說,NZXT的水冷散熱器是不少玩家心目中的首選品牌之一,其簡約低調的科技設計風格在整個產業界有著相當高的辨識度,而小編這次入手的KRAKEN Z73也一樣保持著自家優秀的設計語言,且針對現今水冷的必備RGB元素做出了不一樣的詮釋。那接下來就來瞧瞧這款一體式水冷的特色吧! 不同於一般的一體式水冷從水冷頭到風扇、甚至連風扇框都鑲滿RGB燈條的土豪式作風,NZXT的Z73將所有的燈光元素全部集中在水冷頭上。這顆內部採用ASETEK第七代幫浦的水冷頭在最上開闢了一個尺寸達到2.36吋的巨大LCD螢幕,其解析度為320x320,能夠支援24 bit色彩顯示,且最大亮度可以達到650 cd/ m²,讓機殼的側透玻璃即使是採燻黑設計也不影響觀看。 而在水冷排的部分,誠如上面提到的,Z73的水冷排尺寸為360mm,並隨包附贈送3個Aer P 120mm風扇,其最大轉速為500-2,000 + 300 RPM、提供最大73.11 CFM和2.93 mm-H2O的風壓,最大噪音則約在36分貝左右,此外玩家如果覺得體積太大,另有280mm的Z63和240mm的Z53可以選擇。 NZXT有針對自家的產品推出「NZXT CAM」的同步程式,玩家透過程式就能自由調整風扇轉速、RGB燈效等功能,玩家如果想要客製化Z73上的各方面參數,自然也是到此來設定囉! 相較於單純RGB燈條,一整塊螢幕能玩出的花樣自然也就更多了,在預設功能上,Z73可以顯示硬體的負載資訊,像是CPU溫度、水溫、GPU使用率等等,除此之外,玩家也能上傳喜愛的圖片打造獨一無二水冷外觀,而且Z73在照片支援性方面還支援Gif動態圖檔,替主機創造出「活靈活現」的視覺風格。 至於在水冷最重要的散熱方面,小編使用了AMD Ryzen 7 5800X、5900X處理器並各在AIDA64 Extreme下進行燒機1個小時,中途皆沒有發生過熱、降頻的問題。 對於不少崇尚簡約設計的玩家來說,他們不喜歡RGB燈效的原因在於這項設計除了讓人覺得眼花撩亂之外,在功能方面缺乏實用性;相反的,喜愛RGB燈效的玩家則覺得無燈效的設備呆版無聊。 這兩大族群乍看之下是水火不容的,但NZXT推出的KRAKEN Z73一體式水冷在這其中找到了一個平衡點,招牌的洗鍊設計配上有著巨大2.36吋大螢幕的水冷頭,並透過NZXT CAM的高度自訂義功能,既能選擇即時顯示系統資訊、也能發揮創意自由設定顯示內容,加上360mm水冷排的強效散熱,不論玩家們審美為何,Z73都可滿足每一台高階主機內、外在的全方面需求。 廠商名稱:NZXT - 美商恩傑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臉書粉專: 代理商名稱:立光科技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網址: 代理商臉書粉專: 代理商官方客服&維修LINE:@kronefans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AORUS WaterForce X240、X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實測開箱,技嘉神鷹加持戰鬥力強大!
現今的一體式水冷產品幾乎已經成為了一台高階電腦的基本配備了,畢竟不管事A家還是I家,高階的CPU在溫度上的表現都是相當可觀的,故在散熱方面的功夫絕對不能馬虎。加上玩家自己都已經砸了大錢,總得想辦法凸顯自家電腦的尊爵不凡,錢當然要花在刀口上,那選擇入手一套霸氣的水冷配上華麗RGB燈效,讓人一眼就感受到重金打造下的威猛氣場當然是個好辦法。 而提到霸氣與華麗,知名電競品牌AORUS在產品設計上可說是這方面的翹楚,像是近期推出的全新WaterForce X一體式水冷系列更是把這項概念展現的淋漓盡致,要為高檔主機的組裝豎立上新標竿。 AORUS推出的WaterForce X一體式水冷系列一共有X240、X280和X360三款,分別對應240mm、280mm、360mm的散熱器,小編本次一口氣入手了當中的X240和X360版本。 二話不說當然就是來先開個箱囉!基本上光是在外包裝就已經呈現霸氣外露的設計感了,更不用說,在取出水冷當下,AORUS的霸氣設計馬上就展露無遺;瞧瞧這巨大的水冷頭,光是高度就有74mm,比多數水冷頭落在50mm左右的高度還要高出一截,同時頂部還鑲上一個能夠330度旋轉的60mm巨型LCD螢幕,玩家除了能夠透過RGB Fusion 2.0同步程式自訂顯示內容外,水冷頭的頂部側邊還「首創」Micro SD卡讀取功能,玩家可以把照片、影片存入記憶卡,讓水冷去展示更為多元的內容。 不過WaterForce X系列把水冷頭做得如此巨大可不是單純為了炫耀喔!更大尺寸水冷頭代表腔室內可以能有能容納更多的水和熱量交換空間,用以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但相對的,負責驅動水流的馬達在負擔上也會變得更加吃重,為此AORUS將馬達軸心從金屬替換成更耐磨且不會生鏽的陶瓷材質,並宣稱其有著3.7萬小時以上運轉壽命。(折算一下大概保用4年多以上) 然而光只是腔室變大還不夠,如果水流的循環效率跟不上的話,那也只會造成廢熱屯積在水冷頭中,因此WaterForce X系列也同步提升了水管的直徑,從一般的5.1 mm增加到了7.8 mm,讓整體水流量提升37%,從而達到更高的熱量交換效率。 在有了更為強大的水流來帶走熱源的熱量後,還需要水冷排和散熱風扇來替熱水降溫才行,其中風扇在此就扮演著關鍵的角色,WaterForce X240、X360分別隨附了2顆、3顆120mm的ARGB風扇,其扇葉特別取經自家顯卡的風扇設計,特別刻製了導流溝槽,能夠引導氣流更準確的吹入散熱排之中,創造出最高60.07 CFM的風流和3.14 mmH2O的風壓。 另外,為了避免全速運轉時的噪音問題,風扇使用了自家招牌的石磨烯油封軸承,不僅讓噪音被控制在37.6 dBA以下,其耐用度還是一般油封軸承的2.1倍,讓使用壽命能夠上看7.3萬小時,足以與滾珠軸承相媲美。 最後在安裝上,WaterForce X系列特別在水冷排側邊拉出了ARGB和風扇的接頭,並且透過水冷頭的內部線路直接進行管理,讓整組水冷的線材不需要占用任何主機板上的風扇與ARGB插槽,只需將水冷頭接上SATA電源和USB 2.0即可,讓水冷在整線上可以更簡單。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主機板在預設上是強制CPU_FAN插槽必須被使用的,否則將會遇到無法開機的狀況,玩家在安裝時如果發生此情況可能會需要進入BIOS進入修改,或是將其中一枚風扇的接頭插在CPU_FAN的位置上即可解決。 最後,特別要提到的是,WaterForce X已經為預計年底上市的Intel第12代處理器Alder Lake做好了準備,在安裝工具中提供了對應其LGA 1700腳位的固定螺柱!與現行的LGA115X/1200腳位的螺柱相比,LGA1700在其中一端的高度稍微所減,但是相當的不明顯,因此不排除未來有些設備是有能繼續沿用的,不過AORUS這麼早就把LGA1700腳位的工具端出來,算不算是提早暴雷呢XD 身為AORUS家族的一員,WaterForce X系列上當然是充滿了滿滿的RGB燈效元素,尤其是LCD螢幕上更是提供相當豐富的自訂義功能,玩家能夠在RGB Fusion 2.0同步程式中進行相當多元化的設定,從最基本的顯示信仰LOGO、硬體附載狀態,到上傳照片、影片和GIF動態圖檔都不是問題。 此外,在AORUS顯示卡上出現的「進化吧!小鵰」模式也有移植過來,該功能有一點類似寵物養成的概念,顯示畫面會從一開的「鳥蛋」逐漸孵出「Q版小鵰」,整個過程約需4個小時,因此就某些層面上,玩家如果看到水冷的小鵰出現,就代表玩家電腦用太久囉! 最後我們也來看看水冷在散熱方面的表現,小編這次出動了現今最「炙手可熱」的Intel第11代處理器的Core i9-11900K搭配AIDA 64 EXTREME來進行燒機測試。 這次11代處理器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當處理器進入高負載的情況時,會進入一小段的爆發期,此時處理器會不斷追加功耗和核心頻率,直到過熱或來到設定的頻率上限,之後處理器就會降回認定的安全時脈,因此在燒機剛開始的時候可以看到溫度發生瞬間衝高,接著溫度會來到一個穩定的狀態直到測試結束。 在X360的表現方面,得利於更大的散熱排,使產品有著更好的核心溫度的壓制能力,在通過爆發的高溫期後,整體的溫度控制控制在60度左右,表現相當傑出。 至於X240在的溫度控制方面,由於前期段瞬間熱量來到得過快過猛,以至於熱量來不及瞬間帶離而偵測到降頻的現象,不過隨後溫度就壓制在80度內,頻率也回到正常。 其實以Core i9-11900K的發熱水準來說,有不少市面上販售的240mm水冷產品即使在熬過高溫期後,也依然會斷斷續續的發生過熱問題,因此X240能夠在多數時間穩定不讓處理器降頻,就整體表現來說已經算是很出色了,如果玩家沒有要挑戰超頻的話,X240的表現是足夠日常生活和各方工作使用的。當然,若是玩家選用的是i9-11900K這個等級的處理器,那相對性建議還是挑3風扇版本會比較妥當。 AORUS推出的WaterForce X系列維持自家一貫的王者設計風格,巨大的水冷頭和LCD螢幕提供豐富的自訂義功能,並且還讓主機不論放在何處都能成為最華麗高調的存在,並且產品還提前支援了Intel下一代處理器的安裝腳位設計,讓往後更換處理器的時候,能夠替玩家省下一筆開銷。 而在散熱方面也沒有讓人失望,面對當今最高階的Core i9-11900K,許多240mm的水冷是完全承受不住的,但是WaterForce X240在散熱方面強大讓它已經足夠滿足絕大多數場合的散熱需求,而有著最大散熱排的的X360更是能夠把核心溫度壓制在60度,為超頻取更多空間,讓全系列產品能夠滿足不同預算和功能取向的玩家需求。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喬思伯 Jonsbo Monitor Stand GA-01 實機開箱,高雅桌面風格時尚螢幕支撐架!
在有限的辦公桌面、一般書桌上,您通常放置了電腦螢幕、鍵盤、滑鼠,剩餘的桌面空間可能不夠讓您來書寫報告,或是處理其他事務,因此,有時候您通常必須讓鍵盤(甚至滑鼠)閃一邊涼快去,或者乾脆選購更大的桌面,好讓您好做事,但事實上,並不需要如此大費周章。因為,現在市面上已經有「螢幕架」(Monitor Stand)這種產品,其就是透過將螢幕架高大約5~10公分,讓螢幕下方騰出空間以方便鍵盤(以及滑鼠)收納之用。不僅可以達到空間運用最佳化,同時兼顧美觀的視覺感受。 這次JONSBO (喬思伯)推出的GA-01,則是一款超優質感,可提升生活品味的時尚螢幕支撐架。由JONSBO團隊基於讓用戶有更多的桌面利用空間所開發。讓用戶可將鍵盤收納至底座下方,以騰出桌面空間進行文案工作等。架子本身採用鋼化玻璃材質(其上方可擺設50公斤內的重量),下方留有5公分高度與47.5公分的寬度,可用來放置鍵盤滑鼠,搭配兩側立架的鋁鎂材質(可牢固地頂住所有重量),並在立架右方配置有2組USB 3.0 Type-A的連接埠,可以用來幫助手機或平板充電或連接USB儲存裝置、電競周邊等等。 其腳墊採可拆式設計,玩家可視需求調整高度,再加上專利的LED發光設計(可將其USB 2.0連接線連至PC端供電,即可讓玻璃的四周發出白色氛圍燈光,讓用戶在黑暗中也能照亮桌面),使GA-01整體的質感顯得優雅、通透,並能絕妙地與各種環境中做融合,簡直就是滿足了玩家的多重需求。 細看一下GA-01就可以發現到,在採用鋼化玻璃與兩側鋁鎂合金支撐座的接合上,斗大的圓形螺絲直接貼合加固,除了白色的JONSBO Logo外,發現到沒有,玻璃毛邊都做了打磨,絕對不割手,而且鋁鎂合金的噴砂設計也凸顯出產品的高質感。 別以為鋼化玻璃不夠力,GA-01可以承受高達50公斤的耐重,以目前絕大多數螢幕來說,基本上置放在GA-01上頭都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GA-01不僅僅只有好看而已,JONSBO在功能面上也支援玩家USB 3.0的接孔,在右側邊可以看到一共提供了2組的USB 3.0,而且在線材方面也做了防拉扯接頭與蛇網包覆,十分細心。 在附件的小盒子中有提供了數條用來整線理線用的細鐵絲,以及可以依照玩家需求調整高度用的合金質感腳座(4顆),JONSBO同樣提供了與支撐架同樣陽極處理加噴砂質感的鋁合金腳墊,而且設計成免螺絲直接鎖上即可的便利方式,玩家可以輕鬆搞定。 如果以為上述提到的鋼化玻璃、鋁鎂合金、雙USB 3.0…就已經是GA-01的全部?JONSBO還加入了獨家專利的LED燈光設計,採用高雅白光的風格,體現出整個GA-01的時尚質感,如果搭配上電競鍵盤與電競滑鼠,白光下的閃爍相互呼應,相當特別。別以為夜間會因為LED燈光讓您休息時不順眼,柔和的高雅白光即使夜間使用也不會造成您視覺上的不舒適感,就算夜間不開燈,GA-01還能夠充當一下小夜燈功能呢,有預算的玩家可以下手親自體驗一下。 產品型號:GA-01 螢幕架 產品尺寸:530MM (W) * 210MM (D) * 60MM (H) (含15MM腳墊高度) 主體材質:8MM鋼化玻璃檯面 + 鋁合金主體 檯面負載:50KG以內 前置介面:雙USB 3.0埠 USB線長度:150MM 光氛設計:玻璃周圍具有白色LED光 無疑的,喬思伯 JONSBO Monitor Stand GA-01顏值高,是一款高雅桌面風格時尚螢幕支撐架,值得玩家細細品嚐! 廠商名稱:Jonsbo -喬思伯 - 东莞市思博四通实业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代理商名稱:立光科技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網址: 代理商臉書粉專: 代理商蝦皮Jonsbo喬思伯台灣官方旗艦店: 代理商官方客服&維修LINE:@kronefans →更多的【PCDIY! Case/Power/機殼/電源供應器/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空冷/水冷/AIO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風扇】: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美商恩傑 NZXT KRAKEN X53 RGB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實測開箱,炫彩環繞RGB風扇 360度旋轉環繞水冷頭!
NZXT的KRAKEN一體式水冷以其簡約獨特的外型,在市場深受不少玩家的愛戴,其中招牌的X系列在2020年年初迎來了全新的X-3系列產品,藉由升級為第七代的Asetek水冷幫浦,替水冷帶來的更好的散熱效果。 而在同年的年底,NZXT加碼推出了X-3系列的變種版本「X-3 RGB」,從命名上就可以看出新的產品將加入更多的RGB元素,要獻給無燈不歡的玩家,而小編也入手當中的KRAKEN X53 RGB,就讓我們來看看加入燈效的KRAKEN X53 RGB會不會更增添幾分信仰吧! 小編這次入手的KRAKEN X53 RGB在水冷排的尺寸上為240mm,適合搭配120mm風扇2組,此外NZXT還有提供280mm的X63 RGB(140mm風扇x2)、360mm的X73 RGB(120mm風扇x3)可供選擇。 KRAKEN X-3 RGB系列在整體的設計上屬於X-3家族的改款,其最大的差異就是將原本不具備RGB燈效的Aer P風扇換成了可自訂8區燈效的120mm AER RGB風扇,且不同於一般RGB風扇只是將導光條塞入風扇框架,NZXT RGB風扇刻意將導光條進行加厚處理,讓光條凸出框架,理論上這樣的設計可以讓光線更加發散,發揮更好的照明效果。 不過有一點注意,AER RGB風扇的燈光排線並不是走常見的3 Pin ARGB接頭,而是使用自己的專屬規格,並且還有特別區分「輸入端」與「輸出端」,並透過包裝附贈的專屬轉接線與風扇和水冷頭之間相連。 這樣的設計乍看之下好像很麻煩,但其實這次NZXT在「簡潔」與「相容性」方面的巧思,透過長度恰到好處的專屬短排線,風扇在完成串接之後,就不需要額外整理多出的RGB線材,讓整線更加方便。 加上風扇的RGB線材最終是連接到水冷頭之後,再透過Micro USB與主機板相連,所以即使是一些不具ARGB插槽的主機板,也不需要擔心「點燈」上的問題,是不是發現NZXT在燈效的設計上真的很貼心啊! KRAKEN X53 RGB的貼心設計還不僅於此喔,如果有安裝過水冷的玩家,應該多少都經歷過水冷頭和水管之間的擺放難題,造成安裝時需要慎思熟慮才能確保LOGO不會方向錯置,又不會卡到其他硬體。 為此KRAKEN X53 RGB的水冷頭進行了特別的設計改良,能夠以30度為一單位,自由地進行360度旋轉,讓玩家不管怎麼裝,都不用擔心LOGO方向問題,大大解決水冷在安裝上一大痛點,尤其是一些比較緊湊型的機殼、ITX機殼,這樣的設計大幅度增加了組機的便利度與彈性。 另外,既然風扇都有RGB了,水冷頭自然是不能放過,KRAKEN X53 RGB的水冷頭在燈效安排上面改良了系列一貫的「無限鏡」燈效設計,將LED燈圈尺寸和亮度都向上提高。附帶一提,NZXT的LOGO與外環光圈均能夠在NZXT CAM同步程式中獨立設定光效,加上每個AER RGB風扇都有8個可自訂區塊,整體的設定自由度相當的高。 最後在保固方面,NZXT也極為大氣的提供業界最長的「6年」有限保固服務(含包裝附贈風扇),期間內原廠不僅提供非人為漏液損壞賠償,產品在發生故障送修回來之後,還提供現場免費安裝服務!如此細心的售後服務,不論對是否擅長DIY的玩家來說,可都是一大福音! 在散熱規格上,KRAKEN X53 RGB的水冷頭採用第七代的Asetek水冷幫浦,每一顆120mm AER RGB風扇的轉速為500~1,500+300 RPM,可產生52.44 CFM的最大風流和1.35mm H2O的最大風壓,運轉時的最大噪音僅33 dB,一般白天生活場景基本上是感受不到聲響的。 本次測試小編使用AMD的Ryzen 9 5900X處理器在AIDA64 EXTREME下進行數次1個小時燒機,過程處理器的表面溫度控制63度左右,核心溫度則約在75度上下,整體表現相當強悍且穩定。 NZXT新推出的KRAKEN X53 RGB一體式水冷在許多細節的設計上都有著自己的獨到巧思,專屬的RGB輸入/輸出孔搭配特製排線,與可以360度自由旋轉的水冷頭,讓水冷在組裝前後都能更添便利,並透過NZXT CAM同步程式,還能進行相當多元的RGB燈效設定。 而在水冷最注重的散熱效能方面,即便是碰上Ryzen 9 5900X這樣的頂級處理器,KRAKEN X53 RGB依然能夠穩定的進行散熱,這樣的表現加上友善的安裝設計,讓它能夠輕鬆裝入各種相容的機殼之中,甚至是要替ITX主機裝入頂級處理器也完全不是夢。 廠商名稱:NZXT - 美商恩傑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臉書粉專: 代理商名稱:立光科技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網址: 代理商臉書粉專: 代理商官方客服&維修LINE:@kronefans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十銓科技T-FORCE TREASURE觸控外接式RGB固態硬碟及T-CREATE創作者記憶體 雙雙抱回2021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全球記憶體領導品牌十銓科技產品屢獲知名國際設計競賽獎項的認可,今年開春即榮獲2021德國紅點設計大獎肯定,十銓電競品牌T-FORCE以TREASURE TOUCH External RGB SSD榮獲2021 RED DOT設計大獎,日前推出的創作者品牌T-CREATE也以T-CREATE記憶體系列獲得殊榮,再度證明十銓科技強勢的設計創意及研發實力。 德國RED DOT紅點設計獎,是與德國iF、日本GOOD DESIGN、美國IDEA之一,在設計界受到國際的高度重視,素有設計界奧斯卡獎美稱,今年2021德國紅點設計獎參賽件數較以往更高,吸引全球共計7,800件作品報名參加,而TREASURE TOUCH External RGB SSD及T-CREATE DDR4系列記憶體更各自代表十銓科技旗下的電競及創作者品牌,一同躍上國際設計殿堂,王者之姿奪得大獎。 TREASURE TOUCH External RGB SSD採用金屬髮絲紋加工,特殊的表面處理能有效減少指紋殘留,輕觸表面即可自由開啟、關閉及切換調整RGB燈效,使玩家們在不同的遊戲平台,如PlayStation、Xbox 等遊戲機,皆可選擇對應的情境燈效,打造自己的電競風格,而產品本身採用USB 3.2 Gen2 Type C接口,不僅增加使用之便利性,目前最大1TB之容量供選擇,是最完美的外接式RGB SSD擴充最佳選擇。 而針對創作者們推出的T-CREATE DDR4記憶體,擁經典美學的外觀設計,同時具備高穩定性、高效能及大容量的主要特色,目前具有CLASSIC、EXPERT系列,十銓科技也即將推出MASTER系列來滿足創作者全方位之升級需求,豐富完整的規格及頻率讓使用者們享受流暢的創作體驗,未來十銓科技致力再推出更多卓越的產品,在國際設計舞台持續大放異彩。
最多人點閱
- 迎廣InWin 805 ∞ Infinity重裝上陣,電腦精品機殼中的頂尖之作!
- 迎廣InWin 805 ∞ Infinity開箱實裝,史上最強炫光透側機殼!
- CORSIAR iCue 5000X RGB電競機殼實測開箱,四面透亮玻璃、航母級超大空間!
- 喬思伯 Jonsbo C3 透側版實測開箱,高顏值小鋼砲鋁鎂合金精品機殼!
- 喬思伯 Jonsbo U4 透側版實測開箱,平價時尚鋁鎂合金機殼中的經典之作!
- 喬思伯 Jonsbo UMX3 透側銀實品開箱,鋁鎂合金機殼中的資優生!
- InWin 805 NVIDIA EDITION機殼爆紅,迎廣GeForce GTX特仕版機箱正式開賣!
- 迎廣InWin 503機殼速寫開箱,玩家級極簡時尚機殼報到!
- 2022年最強電腦機殼的品牌出爐,Montech 君主成為台灣機殼潮牌霸主!德隆旗下機殼品牌全台銷售量第一,業界推估台灣單月出貨量超過8,000個最高破萬咖,成為最受玩家喜歡機殼品牌!
- 威剛XPG LANCER RGB DDR5-6000 32GB套裝實測開箱,玩家級炫光超頻記憶體模組!
- 威剛XPG GAMMIX S70 BLADE 2TB SSD實測開箱,史上最強7,000MB/s俱樂部PCIe Gen 4 x4固態硬碟!
- 威剛XPG GAMMIX S70 PRO 1TB SSD白色版實測開箱,台灣之光超派PCIe Gen 4 x4固態硬碟優質精品!